六月十二日,皇宋日报、皇宋晨报破天荒的版印五十万份,另有特刊五十万份。
正午,进奏院进奏官奔赴十八路采风。
百官一窝蜂的上奏痛斥刘纬胡作非为,半日即将通进银台司淹没。
王旦则请将玉牒、族谱修撰钱改入天子内藏库,而非国库左藏库,以此表达不满。
面对各种各样的质问,刘纬一律答以:“国家向来不禁族谱修撰,无此花费用度,有异议者可自行修谱,后世自有公论。”
晁迥当廷咆哮:“三个月怎能修缮五百族谱?价高者得?伦常颠倒?长幼无序?商贾趋利行之,如何是好?此非国家之福。”
刘纬道:“晁学士怎知百家之言孰真孰假?五代以来又有哪一家独善其身?谁嫡谁庶谁能说清?后世只知我皇宋自大中祥符元年起、再无饿殍冻馁,而不知无所事事之言。下官重申一遍,百家姓仅录一家为鳌头谱之,不涉民间修谱,悉听尊便。”
国史、野史不可能相提并论,族谱自然也是国家所修更具权威性,百官再度哗然,纷纷出班声讨。
刘纬抢先一步,请废天下未登记在册的庙、寺、观、庵,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改作义庄或是福田院。凡在册庙、寺、观、庵,中国神祇必居正殿正中,而胡神居左右,年内不改者,一律废为衙司,由所在地官府因地制宜。
百官这才醒悟,原来不只是势家挨刀,出家人也跑不掉。
群情激奋,吐沫横飞。
赵恒扔下一句“再议”,匆匆退朝。
黄昏,即将出治陕西的周文质行文相国、开宝、天清、太平兴国等寺,改正殿神位台基为半圆,正中两位暂时空置。
诸寺僧众连夜勾结,相约叩阙。
是夜,皇城司、僧录司锁相国、开宝、天清、太平兴国等寺破解僧三百七十二人,老者夺牒、罚铜、还俗,壮者或是罚铜、流岭外,或是不罚铜、流西域。
次日,皇宋晨报、皇宋日报同时刊登一则讣告,秦国长公主薨,并将秦国长公主、王世隆母子受天寿寺蒙蔽一事娓娓道来。
于是,赵恒责令僧录司、祠部道释案严查京师庙、寺、观、庵,必须在十月之前正本清源。
六月十五日。
刘纬到访班荆馆,请萧知可、萧札剌一观封神玉牒。
金边玉角,一纸两折,一折为神像,一折为神位,背面空白。
刘纬借用贺知章应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