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夏风吹拂,经久不息,滚滚大江东去,奔腾不止,多少千古风流人物,俱泯灭在时间的长河里。
在下游段,大江忽而折向东北,大江的东面故取名江东,又因古人习惯称东为左,又名江左。
自晋室南迁,史称“衣冠南渡”,琅琊王司马睿立足江左,以东吴故地建邺(建康)为都,续晋命,江左之地日趋繁华,几十载后,已至空前繁盛。
建康之大,东西南北各四十余里,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城,南至石子岗,北过蒋山,是南方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自先秦、两汉以来,华夏第一座破百万人口的超级都市,乃当世名副其实第一城。
在建康城西侧,有一山名石头山,濒临江水,奇石险峻,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三国东吴大帝,在此山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城名石头城,乃是历代保卫都城建康之首要军事要塞。
大诗人李白,三百多年后来此地,曾吟诗道:“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在石头山南部,长江于此开了一个岔道,有河从建康城南部横穿而过,此河名为秦淮河。
沿长江,顺流秦淮河入建康城,到皇城西侧运续河,不过短短的十余里航道,竟足足设有二十来个码头,供入城货物卸载,素有“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之称,可见建康之繁华。
六月,夏季,秦淮河上,空前繁华忙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使得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更有来自豫章,荆襄,三吴的行商大船,依次接受市令的检查,从二十四航第一航开始,一直排队延伸至西侧长江口,一眼望去,惟见白帆不见船,白云悠悠挂人间。
而十里秦淮的商业繁华程度,简直超乎人的想象,官办大市,牛马专市,普通小市,寥寥草市,林林总总不下几十个,错落有致,分列于秦淮两岸。
四、五丈宽的青石板街道,人满为患,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酒肆茶楼,丝织绫罗,数不胜数,各类货物应有尽有,更有打扮的花枝招展窑姐,站在二楼挥舞着手里的绢布,争相呼喊四方来客。
建康城呈东西对称的布局,中轴线则是一条笔直而又宽阔的御道,以皇宫南宣阳门前的大司马官署为,一直到城南朱雀门与秦淮河交汇处——秦淮二十四航最大的朱雀航。
统一尺寸的巨条石铺设的御道,一目之下竟有十几丈宽,十几里长,两侧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