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个难以为之又不得不强行为之的决策,这就是发挥“华联会”的权威,采取对衬衫强行限价的办法。
这个办法能够行得通么?
张曼新在问自己,也在问“华联会”的理事们。
他们问来问去,感到把握性不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通常的市场规律外,集中到一点,即统一限价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就是政府可以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强行实施。
而在这一点上,“华联会”恰恰不具备这个功能。
“华联会”充其量只能利用《欧洲之声》报发个“告华商书”之类的文告,可这种文告较之被利益驱动得已经飞速旋转起来的车轮又能起到多大的制动作用呢?
张曼新同时也认识到,如果采取统一限价行动,无疑是一次拿“华联会”的威望和个人的声誉做赌注的冒险。成功了,对侨胞有益;失败了,我张曼新将会首当其冲地被人嗤之以鼻。
这决不是张曼新患得患失。
张曼新认为,只有将困难和不利因素认识充分,才会力避盲目和感情用事,做到“知己知彼”,“不打无把握之仗”,充分做好应付各种繁杂局面的准备。
怎样才能做到稳扎稳打呢?
张曼新想到,首先要发挥龙头老大的作用,即发动华人企业中的“十佳”公司,首先做出表率。
这旅匈华商中的“十佳”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口碑也好,是广大华商的典型代表。如果“十佳”公司统一了认识,统一了口径,统一了步调,统一了价格,“龙头”摆正了,就会起到对“龙尾”的控制作用和带动作用。
张曼新以匈牙利华人商业总会会长的身份,通过与“十佳”公司老板们的交谈,很快达成了共识,并一连在《欧洲之声》报上发表了几篇很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共同署名的文章,对广大华商启发影响很大。
与此同时,“华联会”广开言路,采取在《欧洲之声》报上开辟“生意百家谈”专栏和在“四虎”市场的“管委会”办公室专门设立接待人员等办法,充分听取广大华商对限价的呼声。
“华商会”又发表了《匈牙利华人商业总会告华商书》,郑重地宣布了限价的衬衫种类及最低批量底价和限价的具体时间安排。
“华联会”同“华商会”采取衬衫限价的行动一付诸实施,宛如在池塘里掷下一块巨石,在华商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拥护者有之。
骂娘者有之。
持中立态度和观望者也有之。
甚至有人宣称要与“华商会”对着干。
可谓风雨欲来啊!
此刻,有人忧心忡忡地把这些情况告之张曼新,并抱怨中国人缺少团队精神,各人有各人的心眼儿,什么事情都很难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