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待遇比战兵差好多。
所以,辅兵也渴望转为战兵啊!
朝廷养折冲府的方式也简单粗暴,每府给公廨田四顷,或公廨钱十至二十万,然后折冲府把田租出去收租,或者公廨钱放货收利息。
这样一点钱财,基本只够折冲府维持正常运转,肚子里没油水的。
所以,大唐的府兵格外喜欢打仗。
立战功了,家里能按斩获的人头赏得永业田,战场缴获也会经折冲都尉重新分配,大约总的有一半能到府兵手上,另一半维持折冲府运转。
至于说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等军官多拿,呵呵,在哪个时代不是天经地义的?
甚至,大唐的军官,下手还是比较温柔的了。
风申正在枹罕城郊的校场,由身边的亲卫挥舞着令旗,组织府兵们布下各种奇奇怪怪的阵,以及战阵的各种变阵。
如果说直白一些,就是小规模的组合排列,以一定的合击方式夹击敌人。
这就是折冲都尉的职责之一,每年冬天,需要主持教练战阵之法。
大唐折冲府的数量,因各个时期而变化,所以诸史的记载不同。
最少的记载数字是574府,最多达800府,史料上有名称与位置可考的共627府,其中陇右道有府33,分布在11州内。
当然,对孤陋寡闻的柴令武来说,他就知道河州折冲府与廓州折冲府,哦,还有雍州折冲府。
“风都尉,下官送来河州为折冲府将士赶制的两千双羊皮手套。”
风申是从四品下的中府折冲都尉,品秩比柴令武高多了,称下官理所当然。
所以,说当初柴令武那一拳是挑衅官场规矩,也没冤枉他。
军政虽然搁一块,实际是两个体系,地方上对折冲府的约束力也很薄弱。
当然,劳军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也不可能如《三毛从军记》里一般,搞一群摩登女郎来劳军。
柴令武赶到校场,风申让府兵集结,列阵迎接时,柴令武简短的一席话让府兵们瞬间眼睛一亮。
好家伙,河州还真惦记着我们这些府兵呐?
羊皮缝制的手套其实不值几个钱,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府兵冬天冻手的大问题。
其实柴令武很想“我简单说上两句”,然后叭叭一个时辰的,奈何这天气是个问题,在寒风中站一个时辰,别说是府兵,就是对柴令武自己也是一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