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可以归顺;
实在不行,甚至还可以拉起一支‘义军’,不过这已经算是走投无路的下下策了!
不管怎样,只要家族实力在,那盘根错节的关系在,便总是有出路的。
家族还可以按需分支:
你热爱大明,那好,你去拥立;
你看好大顺,那好,你去参加‘义军’;
什么,还有族人觉得建虏也很有前途的?那行吧,你去当奴才!
总而言之,大家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
只不过,,在朱由检渡江之后,这种稳定的投资模型便失效了。
一本《南明史》彻底搅乱了江南大族的思绪,连钱谦益这种大族都栽了。
更别说,还有锦衣卫暗中下黑手,今天找个由头抄家,明天找个由头审问,再大的家族也经不住三番五次地摘黄瓜!
杨文华还算是眼力好的,就在朱由检取得金陵大捷之后,便主动地投靠了过去。
银子的威力,不管在新朝旧朝都是一样的。
这才在新朝中谋得了一个御史的身份。
而且,在这个工坊遍地的风口上,他还为自家又谋得了好大一股力量,不但银子更多了,以往那种靠着姻亲和血脉维系的关系,因为利益的纠缠,也更加牢固了!
这世上,当儿子的可以不认老子,当妻子的可以不认丈夫,但是,没有谁会不认银子!
一开始他们借着风口飞。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自己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造风!
想怎么飞就能怎么飞!
于是,一场‘南北和议’的惊天谋划,就此拉开了帷幕。
没有人知道,其实清廷一开始也是不愿意议和的。
只是没有办法,一来,自己处于挨打的地位;二来,他们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爱新觉罗的十六位议政大臣,都觉得自己即便是退出山海关都不亏的地步了。
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向焦头烂额的摄政王上书,超前上演了一出‘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戏码!
亏得此时的《近现代史》还未开始流传,不然,爱新觉罗们估计自个儿也没脸这么干。
这是一场满清和江南的默契局!
若事成,皆大欢喜,所有在一开始入股的人都能大赚特赚。
若事不成,则——
生意嘛,哪儿能不冒风险呢?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橙黄橘绿S 作品《陛下,我能三个月平辽》第四十六章 有一场比枪炮更险恶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