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东林党,于后世的诸多史书中,都将其归类于学阀, 或者官官相护。
但是, 这样一个贯穿了整个明朝末年, 能够与千古一监魏公公斗得风生水起,最后自己还能分裂成几股拼死蹦跶, 到了南明皇帝都逃到云南了还能做妖的力量, 又岂是几个读书人能搞得起来的?
其中固然有‘东林六君子’这样的直臣, 但是, 在这个群体的背后所代表的, 其实是一群在江南赚得盆满钵满的富商们!
资本与皇权天生就是相冲突的!
皇权再不好, 至少得假惺惺地说一句“君舟也,民水也”,对于小民这种个体,生杀予夺不在话下,但是对于百姓这样一个整体而言,“天下万民, 皆朕赤子!”
而在资本的眼中, 所有人统统都是韭菜!
天下只有已经割掉的韭菜,和还没有割掉的韭菜。没有其它的区别。
金陵城内繁华富庶,一片歌舞升平。
可是金陵城外,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官府在城外设粥棚施粥, 让那些远道而来的人, 不至于饿死于城外。
可是金陵城中好几家大善人, 隔着粥棚不远便设了摊位, 怂恿这些连饭都吃不起的流民, 拿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去买一个黑煤窑挖煤的资格!
甚至二者还起了龌龊,一度闹到了应天府知府陆振飞的面前!
只是东林一系,经过几番摧折之后,已经成了过街老鼠,名号臭了,不好用了。
但是没有关系,随后又起了什么复社,几社......等等,资本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出无数张它需要的皮。
打的都是读书人的旗号,但若是将这些人的履历拿来一看,哪一个不是官僚、资本两头占?
哪一个的名声,不是金山银山给堆出来的?
资本从一开始,每一个毛孔里都带着血腥!
所谓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其实,不过是官僚资本在这个时候,泛滥到了极致!
在朱由检没有来到金陵之前,松江便已经是天下织物的集散地!
买不尽的松江布,纺不完的钱塘纱!
这一句俗语,早已有之。
可是,那松江布,钱塘纱,真的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干的活儿吗?
没有个知府甚至巡抚撑腰,今儿敢买织机,明儿就得让家人拿钱去监牢赎人。
都说害死大明朝的, 有勋贵, 有流贼,有建虏——<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橙黄橘绿S 作品《陛下,我能三个月平辽》第三十七章 怪兽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