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神失守。只要她不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天子,后面的很多事情都好交流。
在女帝心神不属的时候,李睿再来个远征失败的假设,更加动摇其心志,最后李睿再顺理成章的提出让自己建设大隋海军的想法,必然会获得支持。
整个交流过程基本都在李睿的掌握中,只是李睿似乎算漏了女人的心思这一条。这也好理解,毕竟是三世直男,还真没有和女人交流感情的经验。
这一套路对待哪个帝王都没问题,李睿算漏的是杨婵儿早就认命的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夫婿。虽然不经常见面,但却内心还是为李睿保留了一份念想。
毕竟,杨婵儿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自己嫁人而不是男人嫁给自己。十几年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镌刻到杨婵儿的潜意识中了,不是能轻易抹杀的。
所以,午夜梦回时,女帝还是对自己的丈夫有所期待的。
而李睿从搬出皇宫、发明曲辕犁、发明精盐到智斗宇文家直至小站练兵、统一全国盐业。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都在向女帝显示李睿的不凡。
不管自己承不承认,作为妻子的女帝其实是一直为李睿高兴和与有荣焉的。
所以,今天女帝能很快的从世界地图给她带领的冲击中清醒,也能很轻易接受远征军有失败的可能。
这都归功于是李睿来和她说这件事情,要是换成第二个人,女帝可能毫不犹豫的先把来说这事情的人斩了,再去找他人进行小心的求证。绝不会允许有人有机会乱自己的心志。
女帝的潜意识中虽然还没有对李睿产生夫妻间的相互依存心态,更没有对李睿有任何依赖的心理。但已经切切实实的把李睿当做亲近之人。
对李睿的说辞本就没有信任成本的问题,所以,很轻易的就接受了李睿的说辞和观点,也就有更多的心力来分析李睿的真实目的。
所以女帝就慢慢分析出李睿的目的,一方面是给自己扫盲,开拓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是提醒自己做好远征失败的预案。
但女帝从李睿的分析中听出来了李睿对大海的渴望,再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李睿的终极目的,那就是想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一群海盗、土匪。对打的赢的当地土著要么是直接抢,要么是象征性的给点物资交换。只有碰到武力征服不了的名族或势力,才会去公平贸易。
这种利润历来为崇尚儒家思想的大隋帝国所不齿,所以女帝自己是不会去碰这个生意的。
既然李睿有拓展海外生意的雄心壮志,作为妻子的自己何不顺水推舟的成全他?让他去试试看呢?
反正这又不会危及本土自己的大隋帝国,女帝认为,只要江河湖泊中的大隋舰队能打就行,那点子可以出海的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