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所以不怕杨老师您笑话,我们今天过来,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得到你的一些指点,能帮助我们前行。”
杨有黔道:“没得问题,我的电话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换过,你们有事情随时打给我,随时可以联络。”
卫煌道:“以后肯定会多联系的。”
接下来的时间,吴清贤和杨有黔深入交流了在学生教育这上面的问题,将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讲给杨有黔听,请他帮忙把脉。
杨有黔也是知无不言,虽然有些话听起来十分夸大,还是分享了很多干货给两人。
只不过时隔这么多年,杨有黔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一如当年。
他还是推崇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出成绩的理论,说优秀的学生有一种自觉性,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优秀的学生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也是特别容易出成绩的事。
为什么黔州一中每年都有学生考清华北大,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厉害吗?
并不是,只不过他们囊括了全州最优秀的学生,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多少会出几个。
杨有黔一向自视很高,只是觉得自己起点低,没有好的平台,无法一展身手。
说完自己,他又对卫煌们表示遗憾,说他们把培训班放在二郎镇,就二郎中学那些学生,想要把他们教好太难了。
觉得两人的培训学校可能很难培训出优秀的学生,建议两人少做高中的培训,把重点放在初中和小学。
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不像中学生已经开始思维定势,相对而言和城里的差距也不大,更容易出成绩。
吴清贤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杨有黔讲得很有道理。
在一开始,他和卫煌也设计了高中补习课程的,此时他觉得有必要放弃,不能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而且浪费时间是小事,培养不出好的成绩,还会砸自己的招牌。
对于这个问题,要回去之后和卫煌好好商量,重新规划一番。
在聊天中,杨有黔约好的他们一个班级的同学开始陆续到场。
第一个到的是谢松和陈菲,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交流,上了大学之后因为都在省城,平时会结伴去学校和回老家,一来二去就在一起了。
大学毕业之后也是回到了太平县上班,时隔一年就结婚在一起生活。
如今陈菲是农村信用联社的职员,而谢松自己搞了一个酱酒的销售公司,做起了酒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