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朝堂之上,净王归属之事尚未平息,一场风波又起。谏议大夫领十余名谏官上书武皇,斥刘育昌以权谋私,豪奢无度,假借天子之威,欺压百官,妄议朝政。奏请武皇严惩此人,以匡皇威。
凡高位者,皆有谋私,从前未必不知,说到底,一切在武皇许与不许之间。
刘育昌自然是立时叩首申辩,涕泪横流地表忠心,武皇面色未露不虞,只叫他先起身说话。然而他这一起身,言官们却跪下了,群情激奋,痛斥其为惑上奸臣。
此事敏感,朝中大部分人摸不清武皇意思,都敛声不语,反倒是平日里最精明的凤翔突然开口,大大责备进言的言官,称她们置圣上颜面于不顾,枉为人臣,又对力援刘育昌,称其数十年忠心侍上,其心可鉴,武皇是明君,既得武皇信赖,必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这一番支持引得刘育昌摸不着头脑,正暗暗揣测之际,堂中的谏议大夫似是被激怒,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了一份罪证,呈与了武皇。刘育昌跪于座下,自是不能上前,罪证由另一侧的梁少监接过,递与武皇。
武皇本面色如常,谁料只看了一眼便沉了脸,待到阅毕更是勃然大怒,直接甩到了刘育昌面前,道:“你且解释!”
刘育昌颤巍巍地捡起文书,脸登时煞白,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只写了他华京中的三处园子是何模样,和赠与之人。
凤翔闻言登时大变脸色,先是不信,而后便是痛心疾首,掩面大呼:“我心甚痛,卿身负皇恩,岂能辜负陛下?又污涂陛下清誉,行此等龌龊行径?悲夫!刘监何以糊涂至此!”
刘育昌顶着一张泪脸,死死盯着凤翔。
武皇心知闹到这一步不能敷衍了事,便当场下旨彻查此事,特遣御史大夫亲督此案。
贪腐之案一出,旁事皆被搁置,连动兵一事也暂且不议,御史台浩浩荡荡查了七日,本快要结束,然而却在第八日出现了大转折。
御史台一无名小卒连着三日上书,检举御史大夫与百官官官相护,为亲近者掩罪脱身,又附上一份名册,上有文武官二十一位,详细写了其攀附刘监的罪状,内容详尽,极为大胆,连子丞相也未能逃脱笔下。
这份奏书直到新任殿中监梁谨言上任才摆在了武皇的案头,武皇阅过之后并未急着发作,反而遣梁谨言去将此人秘密接来,亲自询问。
当夜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子被带入紫宸殿,这是她第一次单独面见皇帝,举止显得有些拘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