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用你多说,而且绝对不会错。
这些都是义务帮忙的,写对联的老师甚至还得自己搭上笔墨,虽然写的手脖子发酸,他每年还都是很早就把摊子摆出来。
张汉东觉得乡村老师给全村写春联,有一种大俗和大雅完美融合的感觉,看他们奋笔疾书,似乎才能感觉到年来了。
大黑很会干活,可是不识字,拿着对联麻爪了,燕子走过来像模像样地教他怎么贴,堂屋和院子的内容也不一样,张汉东饶有趣味的听着,发现她说的居然都对。w.ćőm
这书真没白读,不过一年级才读了半学期,不应该认得这么多字吧?
村里的几个大些的男孩子走过来,挨家挨户看每家的对联内容,过年了,天天想睡懒觉的孩子几乎没有,一大早就跟自己的小伙伴凑在一起,能把全村的对联都看一遍。
看到上下联贴错的人家,就会是全村一年的笑料。
这种过年的气氛,才是记忆里的过年,充满了人情味。
彩凤挎着笆斗要出门里面装着红薯干,过年当地人要吃一种红薯粉做的饽饽,一般都是现磨,张汉东也跟着一起走过去,见磨盘那里已经排上了队,银瓶在人群里招呼说:“彩凤,到我这里来,我今天磨得少,我好了就让你磨。”
队上的小毛驴被破布捂着眼睛,以碾轴为中心,绕着碾盘原地转圈,可能是一大早就被拉出来干活,它有些不太高兴,总想偷偷尥蹶子踢人。
妇女们纷纷问张汉东改稻的事,张汉东大约说了,他们就开心到不行,至于过年就要干活,根本就不在意,给自己干活还有什么话说,这个时代的人,个个充满奋斗的精气神。
彩凤说:“汉东你回去吧,有驴了,拉磨用不着你。”
银瓶说:“你听见没有,你姐说你还不如生产队的驴呢。”
张汉东老老实实地说:“我确实是没驴能干。”妇女们哈哈大笑起来。
被取笑完,他才慢慢往四爷爷家走去,过年从早饭开始大家就要一起吃饭,他得亲自去请,不然虽然说好了,老人不好意思过来。
谁知道进屋后,里面却没有人,隔壁的五奶奶告诉他说:“我看到四哥带着福娃,提着桶去南湖了。”
张汉东忙过去看,一直来到村口的沟边,见水沟边有几个人,他一一打过招呼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在挖冬眠的蛤蟆,过年买不起肉的人家,就用这东西解馋。
福娃站在水沟里,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