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是件大喜事。
古来正统登基的皇帝少之又少,宣祯的顺利继位不单单是让动荡的国朝稳定下来,连带着姜家也更上一层。
因为宣祯还年幼,成为太后的姜皇后自然而然的垂帘听政。
朝野上下几乎没有反对之人,唯有帝师略有不满,不过在姜太后收拾了楚家余孽之后,帝师也就没什么话了。
因为帝师有个嫡亲孙女,嫁的正是楚家的嫡子。
楚家因楚太后倒台后,姜太后和新帝虽然以雷霆之怒处置了楚家人,但姜太后却施恩将帝师的小孙女给保了下来,送回了本家。
帝师得了太后的好处,自然也就没什么话了。
姜太后也很贤明,虽然垂帘听政,但却谨慎本分,不仅将年幼的皇帝教养的很好,还一力制衡自己的母家,不叫外戚专权。
转眼,皇帝宣祯到了十六岁,群臣上谏,该给皇帝选一个皇后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国母之位自然要名门贵女,只要姜太后愿意,那皇后之位一定是姜家的女儿。
但姜太后大笔一挥,下了一道旨意。
大致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了年纪,该选皇后了,不过大都的名门贵女都是娇生惯养,怕跟皇帝的性子不符,且皇帝虽然十六岁了,但仍旧是孩子心性,为防止哪家外戚干政专权,这一次为皇帝拣选皇后,不从名门贵女中挑选。
而且,不光是皇后,往后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也都是先从平民家中挑选才貌双全者入宫,除非皇帝有特别要求,不然一律不从名门中选取女子入宫。
旨意一下,朝野哗然。
那些卯足了劲儿想要自家女儿入宫的大臣首先急眼。
原本想着,姜家女一定是皇后了,让自家女儿争个贵妃贵嫔什么的也成,结果姜太后的这个旨意,等于绝了名门贵族家女儿一大半的路。
一时间上奏折反对的大臣数不胜数。
这些奏折无一例外都到了姜太后的桌子上。
姜太后笑吟吟的看完,又给了皇帝。
宣祯跟母亲的关系很好,看完之后略微沉吟,并没有急着反驳母亲,而是问起母亲的打算和想法。
他有些不解,“虽说儿子理解母后是为了大权不旁落他人,但一个贵族之女都不选,是否有些矫枉过正?”
姜太后笑的淡淡然,“那皇帝觉得,若娶一个像哀家这样的名门贵女做皇帝的皇后,将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