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常用的弓是开元弓,这个弓拉力虽然有点软,只有60斤左右,但却是最适合骑兵的,特别是骑兵需要长途奔袭时,不可能说到了地方再将弓弦给挂上。
都是直接挂上弦,长途奔袭到地方之后直接拉弓射箭。
60斤的软弓再配上长箭,碰上身披只有轻型铠甲的蒙古骑兵,还是可以轻松拿捏的。
至于说,60斤的软弓其实还算是刚刚及格的。
天工开物记载,凡造弓,視人力強弱为輕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過此則为虎力,亦不數出。中力減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即上力120斤,中力84-96斤,下力60斤。
也就是刚过60斤的开元弓,是弓力刚刚好及格软弓。
不过,使用软弓可以使士兵更为轻松的瞄准,也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战斗力,对于骑射而言,这两点更为重要。
因为骑射在运动和颠簸之中,对瞄准的干扰、对体力的消耗都是极大的。
而且,软弓可以保证士兵即使在马背上也能将弓开满保证威力,如果一味追求硬弓,则在临阵的时候往往因为疲劳和紧张难以将弓张满,威力反而不及。
何况60斤左右拉力的战弓,其威力对付身着轻型铠甲的蒙古骑兵已经绰绰有余。
可是眼前这位身披铁甲的陈秋道长,刚刚很轻松的就给这张明显超过一石很多的硬弓上了弦。
再看他箭袋里面的破甲重箭,马贵不认为有什么铠甲在射程之内可以抵挡这张重弓射出来的破甲重箭。
除非是陈秋道长的箭术不行。
但可能吗?
马车里的那些老虎,熊,豹子,野猪的皮子,每一个都是眼睛中箭,没有例外的。
由此可见道长的箭术之高明,连飞奔逃窜或者进攻的猛兽,都能只射眼睛,何况人乎。
况且,自己这些人个个都铁甲在身,就算是自己伍下士兵,也有布面甲,轻易破不得防。
既然如此。
跟着道长进城又如何?
马贵想通后,抱拳拱手行了个礼:“是,道长!”
就带着士兵,跟在崇祯身边。
陈秋想了想,对周皇后说:“周氏,你领一伍,为伍长,袁氏,你为副伍长,领朱信所有侍妾。
朱烺,你领一伍,为伍长,朱媺娖你为副伍长,领朱信所有儿女。
伍长为伍下士卒之矛头,伍下士卒为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