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辰原本言辞就是不多,所谓一言九鼎。
谢崇连忙答是,即可安排调动兵马,从西州的长安兵分两处:一处出来潼关与周生辰汇合,然后从中州南下,经伏牛山直抵襄阳,再从水陆两路,分别南下江陵会战。
另一路,就由长安直接经武关,沿着汉水一线抵达襄阳。
兵马移动,粮草随即铺天盖地地被役夫们推着手推车,或者赶着马车,再就是沿着襄阳附近的几条河流,向襄阳这座历代军事重镇汇集而去。
一路上旌旗飞卷、烟尘漫天,周生辰骑在马上,沉默地向南骑行。
军事谢崇在旁边感慨地说道:“若是没有殿下的先见之明,我们哪里能够打得起这样的大仗?!”
“北陈的边境、内境多有骚动,若只是依靠朝廷供给,我们也不可能拥有七十万可以征集的部伍数量。”周生辰缓缓地答道,“都说西北荒凉,其实可以屯田的地方很多呢。”
周生辰在关中征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知道护住这块土地需要强大的兵马,更知道数量庞大的兵马,消耗的粮秣、钱帛的数量也是巨大。
他积极推动各处屯田,士兵们的口粮基本都能自给自足。至于战袍所用的绢帛麻等,就由各郡县的属衙予以调度征集。
在他的精心运作之下,这支数十万之中的王军,不仅能保持雄壮的士气,更能保持体面的军容。又不像其他藩镇的军将那样,过分征调百姓税赋。
不会增加百姓的过多负担,也就不会引发百姓们的反感。至于百姓的精壮男子被征调入伍,虽说是护国必须,周生辰也要对其进行合理酬劳。
士兵每月衣食都是南辰王府供给,再就是死伤都有钱帛抚恤。这些都是天文数字,南辰王府自然不能一概提供。
财政来源,就是周生辰从南萧那里贸易来盐、丝绸等物,再与北地的柔然、西边的诸胡贸易,换来皮裘、牲畜等。
贸易的数量很大,南萧对待这事的态度,也会随着内政的稳定与否而进行调节。
比如内政安稳,南萧的贸易物价也就稳定;反之,则会昂贵,并引发周生辰这里的一系列反应。
再有双方边界的歧义争端,北陈与南萧大体保持和平,但也会爆发局部的战争。
这次即将展开的战争,就是因为南萧的皇子觉得本方贸易吃亏,更有边界的存疑需要处置。
北陈与南萧就此事商讨数次,两边都不认同对方的条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弦月照 作品《从流金岁月开始游历诸天》第6章: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