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甚至是大顺朝的四川、云贵等地区发起进攻。
从防御的角度看,江西的北面,以坚固的南昌府构造的防线足以顶住来自北方的千军万马;西面则是延绵不绝的罗霄山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可守;东、南面则是朱慈烺心心念念想要收拾的江浙和两广,只要不是被迫两面作战,一旦朱慈烺站稳了跟脚,江西几乎就是铜墙铁壁。
而从经济上看,即便江西受江浙的压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江西更是有独步天下的瓷器生意也是江西最为坚强的后盾。
江西的富裕、江西的文人谋士、江西的交通枢纽地位、江西南昌府的坚固城墙以及无数的铁匠,都是朱慈烺所急需的。
最关键的是,如此一块肥肉,却因为江浙的打压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作为尚且弱小的朱慈烺的发展基地,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而这,仅仅是朱慈烺选中江西的原因之一。
其次,去江西能够给南京的老爷们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和谋划他们光明的未来。
戏台已经搭好:“天子死社稷于煤山,太子逆圣意而南渡”,如此悖逆之子焉能登极位而御国家?况太子偏安江西,而“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朱慈烺甚至已经为南京的官老爷们想好了台词。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江西既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江、浙自不必多说,富则富矣,且丹阳之兵壮举世闻名,这也是朱慈烺必取之地。但不是现在。如今的江浙乃是东林党和浙党的地盘,以如今之实力贸然进入,一定会招致无穷无尽的反噬,这显然是与朱大太子“闷声发财”的政策相违背的;
广东和福建也同理,那是海寇的天堂,经济极其发达,尤其其中与外国所交易之火炮,更是令朱慈烺口水不已。但那里目前姓郑,而倒向朱家的国公爷如今才刚刚二十,还未掌握实权。当然,朱大太子显然也并不想是等着国姓爷的长大。万事靠自己,才是朱大太子的理念。
安徽虽也不错,既有险山峻岭,也靠近江南,不算太穷。可是,一来距离南京太近,不能给予南京的官老爷们足够的距离与安全感;二来太靠近北面,极容易受到北方清国和大顺国的注视。
四川嘛,虽有天府之国,可却是进也难出也难,远离中原,避乱可以,图雄却难,便是以诸葛之明也六出祁山而无功,朱慈烺虽是穿越众,却也不敢自比诸葛孔明。更何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中料石 作品《大明1644,我是太子朱慈烺》第014章 南面之中曰江西,天予不取反受咎(胡吹家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