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纬笑容愈加纯真,“债多不愁,三千贯是借,三千五百贯也是借。但童子若依夫人所言行事,半月之内,参政必然出外。”
李氏愣了一下,悻悻道:“妾身没别的意思,只是想为澄姐儿多谋些傍身之资。”
“童子知道夫人并无恶意。”刘纬笑道,“洪小娘子也明白夫人良苦用心。”
洪澄明白吗?
不太明白,仅是隐约觉得李氏假借洪家售宅生事,与宅外那中年妇人言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氏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便不再作妖,认真端详易宅契约,遣下人请厢公事所胥吏、坊正等见证、堪合,并出定贴,又象征性的询问左邻右舍有无同价购宅意向。
洪澄则奉上阄书砧基、丘段围号供一干人等验证,这些记载房屋方位、面积、形状的文书,是官府编造地册及税额的底簿,在此基础上添加丁口、财产等信息便为户贴。
一切验证无误,写好的定贴便投厢公事所,厢公事所确认之后,再赴商税所纳税,并出具官办契约文书(即红契,未经官府的交易契约则称白契)。
契约一式四份,买卖双方、商税院、厢公事所各一份,业主、钱主、邻人、保人、牙郎、写契人一一署名,全程见证割移、纳税、加印、注籍等事项。
明面上的税率有两种,百分之一的定贴税和百分之四的印契税。
另有头子钱,即除陌之制。
简单来说,就是官府纳入八十五钱为百,支出七十七钱为百,一进一出有八钱差额,等于后世火耗。
许姓牙郎进项可抵三税总和,也是他敢于指证王世隆的底气所在。
洪宅纷扰暂时告一段落,却又有风起于长春殿朝散时,百官亲随、亲信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左银台门。
以维持朝纲为己任的宋太初无从发作,因为他的亲随冲在最前面,寥寥两行,字字惊心。
“向以半价购得薛居正宅,马翰已拘撮合牙郎,且获白契。”
几乎是在同时,刘纬在厢吏入宅勘测时,把这个消息透漏给洪澄,周氏匆匆离去。
宋太初拍了拍额头,无奈一叹:“多事之秋。”
落后半步的田锡问:“怎么?”
宋太初不声不响的把信递了过去。
“吃相真难看。”田锡大吃一惊,远远看着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有说有笑的离去,“李相不是和卫绍钦沟通过吗?”八一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