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曙光划破天际,东华门两侧角楼钟鼓雷动,宫门大开,执戟金吾徐徐出列。
东京城仿佛刚刚从美梦中醒来的二八少女,无情驱赶欲走还留的夜色。
向敏中一马当先,文武百官层次分明的有序递进。
到寇准这儿却停了一小会,他无视押班御史怒火,唤来亲随嘱咐:“请户曹戴参军本厅待茶。”
朝官无声骚动:寇准也上了心,今日问起居绝不会风平浪静。
所谓“待茶”,就是没见着寇准之前不准离开本厅,亦是官场上级拿捏、敲打下级的惯用手段。
与此同时,万德隆、张承志心急火燎的敲开刘纬房门,因长春殿起居朝,过堂拜宰相赶在巳时以前即可,还有将近两个时辰的空档,他们想利用这个时间段为刘纬普及朝堂常识,尽可能的预防崇政殿悲剧重演。
刘纬感兴趣的其实是官场八卦,因为宋太初很少提及这些,石康孙倒是无所不谈,可立场又不一样,结论往往大相径庭。
万德隆和张承志都是满眼血丝,显然煎熬一夜,刘纬只得洗耳恭听。
辰时初抵达东华门,想要继续说教已不可能,基层官僚、胥吏闻风而动,借着各式各样的理由路过旁听,投以炙热目光。
中书所在的外朝、天子所在的内朝分踞皇城南北,由东华门和西华门之间的东西大街隔断。
横道又再一分为二,内朝北道较为清净,长春殿无朝时,只有内侍、禁军来回穿梭,百官、胥吏、杂役则由外朝南道进出皇城。
张承志、万德隆第一次发现自己也能这么受欢迎,作揖的手都放不下来,拐入左升龙门更是离谱,竟然有特意等候在此的胥吏拉着二人耳语,还有两侧马槽内的百官坐骑嘶鸣助兴。
自此而入,便是赵宋政权基石,上宣下达的中转、核覆之地,政(中书)、军(枢密院)、财(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令均由此出,是赵匡胤那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最好诠释,也是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本。
刘纬索性两手交叉前行,对各式各样目光,均报以微笑,既无轻狂,也无谦卑。在路过崇文院、秘阁、藏书楼时,才探头探脑的多看了几眼,一展孩童天真。不出意外的话,未成年之前,他都会在这些地方度过。
直至端礼门前,喧嚣方告一段落,十二名持械禁卫彰显中枢重地威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才是赵宋国家机器运转心脏,中书东西厅、枢密院、三司三部、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