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纬以悲伤过度为由,请林宪杰代为送客。
戴旦一步三回头,令人揪心。
戴朝宗气不打一出来:“你姓戴!和谁一家人?”
戴旦无奈摇头:“少爷千万别重蹈大老爷覆辙,这半年,我就没见过小郎君闲下来,不是读书,就是习字。”
戴朝宗反唇相讥:“媛姐不能一起回京,来年再见,已是奶妈。”
戴旦眉头紧皱:“少爷只知货殖不易,却不知生活艰辛,素娘母子能遇见小郎君,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王媛若能如此,将来所出也能被人称作公子、千金。”
“不学好!”戴朝宗惟妙惟肖的模仿戴国贞训斥自己的语气,“他除了油嘴滑舌,还会什么?明明就是口酱缸,走哪,黑哪。”
戴朝宗、戴旦这对主仆互相看不顺眼,石康孙、林宪杰这对前任主仆也有些尴尬,几乎无话可说。
林宪杰替刘纬带了一句话:“父母官若放任公子离去,日后难有作为。”
石康孙嗤之以鼻,还敢动手不成?
有这几乎倾城而动的送行人群,谁敢说我石康孙是纨绔子弟?
夷陵百姓正在渡口敲锣打鼓的背书,以商家为主,由未出阁的少女敬酒欢送,并问:何日君再来。
热闹喧嚣一扫夷陵长久沉闷,不知情的还以为是青天大老爷离任。
石康孙好不容易才让一脸稚嫩保持严肃,热泪盈眶的看着岸边如林柳枝,有股吟诗一首的冲动
然而,人生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
漕船刚刚驶离渡口,一道灰白色身影飞快穿过人群,顶着铮亮光头疾呼:“停下!停下!”
石康孙心里咯噔一下,陷入恍惚。
错愕之间,灰衣僧人已越过人潮,至江边纵身一跃,泣血痛呼:“还我释门佛骨!”
欢送人群顿时鸦雀无声,锣鼓齐敛。
僧人落水前吐出一口鲜血,像是一树红梅绣在灰白僧衣上。
民众这才想起来,石家从试场挖出过佛骨。
“快救人!”
“阿弥陀佛!”
又是砰砰数声,青壮入水。
岸边送行的林宪杰这才回过神,大声质问:“好贼子,可有度牒?冒充出家人流放三”
几个衙役围住林宪杰,其一呵斥道:“先生既已迷途知返,何必要给刘小郎君添麻烦?难道石家盗掘释门圣物是我等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