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浩的碗中就被何雨水高高的摞起了一大堆的菜。
而何雨水的目光,也终于放到了距离她最远的那道[糟溜三白]上面。
“还有这道……”
因为何雨柱今天做出来的每一道菜,都可说是非比寻常,好吃的很。
所以,何雨水初时倒是并没有太过在意每一道菜的细节。
但在此时,当她的筷子已经快要触及到这道[糟溜三白]上的时候,记忆的闸门忽然打开,脑海中尘封多年的回忆,立时间就如同滚滚江水一般,悉数奔涌了出来。
何雨水当然认得这道菜。
而且她不止认得,对这道菜的滋味,她也一样熟悉的很。
这是一道传统鲁菜,可说是鲁菜里使用香糟味型进行调味的代表了。
菜里使用鸡片、鱼片、冬笋片这“三白”,加酒糟进行溜制。
最终成菜以后,色泽洁白,鲜香软嫩,更有一股浓郁的香糟味,令人只一闻着,就要食欲大开。
但何雨水此时的惊诧,却并非是来自于这道[糟溜三白]本身。
因为这道菜,是父亲何大清当年,最喜欢做,也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道菜。
何大清并非是一开始就在谭家菜的厨房里学艺。
最早的时候,何大清是在只经营正宗鲁菜的老字号,老北京八大楼之一的丰泽园里做学徒。
说起来,不止解放前,就算现在,于生活在北京城的住户口中,仍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
炒菜丰泽园,穿衣瑞蚨祥,酱菜六必居,抓药同仁堂。
只由此一句,就足以看得出丰泽园在北京老百姓心里的地位,也看得出何大清当年在厨艺上,到底有何等的过人天分,能够先后在丰泽园、谭家菜这等地方做学徒。
仍说回何大清。
却说何大清在进了丰泽园的厨房以后,仅只短短几年,就从老师傅们那里学到了一身的本领。
在一次年终的大评比中,凭着一道[糟溜三白],力压厨房里所有同辈的学徒,得了个第一。
如此,让何大清在京城的厨师界里打响了名头。
后来,他能轻轻松松的进了谭家菜的厨房,不得不说,与这件事还是有那么几分关系的。
所以,尽管何大清最后还是离开了丰泽园,但却仍然还把这桩光辉事迹挂在嘴边,作为向他人吹嘘的得意之事。
平常在家里,只要有空闲做了这道菜出来,也会指着桌上的这道菜,朝妻子与自己的一双儿女,啰啰嗦嗦的讲上许久。
每逢这个时候,何雨柱的母亲总会含笑看着自己的丈夫,静静听着他所说的每一个字,而何雨柱与妹妹两人,也都会在母亲的指示下,老老实实的坐在板凳上,不敢乱动。
在何雨水的记忆里,自打他们兄妹两个被父亲抛弃以后,哥哥何雨柱就再没有做过这道[糟溜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馡鱼 作品《四合院:从食堂开始做厨神》第110章 糟溜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