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也是个年轻秀才,家境优渥,穿的是丝绸衣服,头顶带的六合帽中间还镶嵌有玉石
。
那好友见到段棋颇为高兴,带着他在清水县游玩了一番,傍晚时越好明天一起去参加端午诗会。
当天晚上,返回客栈的段棋基本就没怎么睡觉,点着灯一直伏案写写画画。
第二天中午,两人来到了清水县傍河的一条街上,遇见了相约在此的段棋好友。
那人身后也跟着一个背着书箱的书童,穿着比周斌好上一些,可料子也差不多,只是做工上好点罢了。
清朝有明文规定,奴籍的下人不可穿丝绸这些上等布料的衣物,就算主家再有钱也是不行,周斌不是奴籍,但段棋自己都只是用最上等的棉料而已,周斌的衣服自然只能更差些。
段棋和好友互相见礼后,便结伴在河边租了两张桌子,周斌和那个书童便把笔墨纸砚摆放其上,又拉起一根绳子,将两位秀才的字画墨宝挂起。
这条街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情况,诗会嘛,读书人相聚自然是以文会友,其中一方面就体现在了自身的书法功底上。
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挂起来给其他人观看,互相品评借鉴,或是合作一副字画,题一首自创的诗。
而且这诗会不仅是文人的聚会,附近的一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小姐们,若是喜欢舞文弄墨,也都会来这里看看。
有相中的字画就会买下来,谁的作品卖的钱多,自然谁的文采就比别人强,在享受到众人恭维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名字能传到更多的地方。
段棋身为这保定府今年的案首,自然文采较为出众,摆下摊位之后,很快就有不少今年的新晋秀才围了过来。
周斌以前倒是没发现这段棋竟然在秀才界有点东西,不少看穿着就能知道其家中殷实的读书人对一身棉衣的段棋颇为亲近,态度友善。
他也不想想,就算县令老爷钱财再多,又怎么会无缘无故花七两银子雇段棋教书。
读书人们聚在一起,熙熙攘攘的在那互相恭维,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
期间段棋的字画卖钱最多,又是出了一番风头。
甚至还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想跟段秀才求一首诗,周斌觉得是相中了段棋,因为段棋长得确实眉清目秀,非常英俊。
倒是段棋似乎对那姑娘没什么意思,写了一首中规中矩竟然带些佛意的诗送给人家,气得那姑娘扭头就走了。
身旁的众人都对此不解,段棋却道自己醉心功名,无意这儿女情长。
周斌倒是觉得段秀才是看不上那模样一般的小姐。
之后众人见天色已黑,便收起东西,把大家今天卖字画的钱凑在一起。又各自添了些银两,租了条大型画船,点了酒菜,一行二十多人便登船游江。
船再大也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