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东北。
岸上新绿的枝丫上披着一层柔和的星光,泛着朦胧的光泽,夜风掠过,响起了一阵“簌簌”声,水中的嫩芦苇在风中摇曳。
星光照亮了脚下了的路,通向了大船的一首一尾,长夜初始,无心睡眠,各怀心思的两人渐次而出。
散着发的萧钦之,披着一件薄衣,听着“簌簌”声,走出了船舱,站在船首,仰头观星空,俯身闻风声。
站在船尾的萧书,负手仰头,漫漫星河,闻风而叹,却固执的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萧钦之,道歉的应是他。
处于两人中间的,则是在无计可施而被迫呼呼大睡的胖老八,不隔声的船舱,回荡着响亮的鼾声,风一声,鼾一声,此消彼长,好不有趣。
白日喧嚣浮躁,夜晚清净宁人,睡得着的大有人在,睡不着的也无可厚非,或思念,或忧愁,或欣喜,或悲伤......
总之,无心睡眠的理由太多了,何止萧书与萧钦之,寒亭渡口内,总有那么几艘小舟泛着烛光,不肯歇。
蓦的,寂静的黑夜里忽,有一丝低沉的笛音溢出,有扰民的嫌疑,如此没有公德心的事,定不会是萧钦之干的。
而萧钦之本就睡不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便侧耳聆听,聊胜于无。
然数音之后,萧钦之却是皱起了眉头,遥看向了那几盏栖息的烛火,因为这人在吹奏“小星星”。
萧钦之白天在熟悉紫竹笛,锻炼气息,“小星星”是吹了不少遍,怕是被哪个闲人听了去,记在了心里,便在这大晚上,堂而皇之的吹奏。
“小星星”很短,闲人吹了一曲后,没有暂歇,却是又吹起了另一支名曲,桓子野的“梅花三弄”。
笛音低沉如呜咽声一出,气氛肃穆深沉,彷若寒冬腊月,万木凋零,唯有梅花铁骨铮铮,迎寒而立。忽而笛音大幅跳跃,旋律的层次感顿现分明,又现苍劲有力。
很显然,这位闲人功力深厚,非比一般,且富有趣味,否则,怎会一开始不演奏“梅花三弄”,反倒是吹奏听来之曲呢?
魏晋风流,飘逸如此,向来不羁,不拘泥于世俗礼仪,素未谋面,也可邀酒一杯,萍水相逢,或可听曲一首。
若是在平时,萧钦之能有幸,现场聆听如此高超的演奏,大抵是要说上一句“感谢”之类的话语,但此时此刻,约莫是没有类似感谢的心情的。
这位闲人或许存着指正的心思,原是好意,但萧钦之涉世未深,不懂魏晋风流,只觉得受到了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