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看见李敬跟水师将领交谈,交代,询问都特别上心。
前方的战事一些细节,让乔太妃大吃一惊。
此战两路争雄,以缴获作为标的,表面上目前都不分胜负。
两路的运输舰艇,驳船也是满载而归。
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种彦鸿军居然比刘锜带的兵马伤亡大的多。
而且这种伤亡有些是不必要的。
乔太妃也从几个水师将领和段七安他们口中得知,李敬在出发前很多次的强调。
金人悍勇,辽东各族同样悍勇。
当他们遇见敌人袭击的时候,会第一时间丢下女人,孩子逃跑。
他们马术很好,逃跑以后也会尽快的集结起来,然后反扑。
千叮嘱,万叮嘱不仅要小心这种反扑,也要注意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半大孩子,以及一些不甘心家人被掳掠的金人。
显然,刘锜和刘锜所带的靖字军在细节方面比种彦鸿更加重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宗泽,还是种彦鸿亲自带的兵,都输给了严谨执行李敬命令的刘锜。
乔太妃也没想过,禁军都统刘锜,居然能率领几万人的大军,初战告捷之际,还有这么强的执行能力。
“将就用吧!”
李敬也看过这批人写的一些策论,日常的考试试题。
他不是特别看好这批士子不单纯是因为他们在三司吏员考试中处于成绩的第二阶段,成绩最优异的已经被派到各地使用了。
大宋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终生制的,科举考试也不限制年龄。
所以这批学子,年龄从三十多到五十的都有,只有一个人年龄像学子,就是李光的儿子李孟搏,二十六岁。
还学子。
“易安说他们还是很好学,几月下来,能接受周宁的改良政治的做法,也可以派出去为官了!”
“是骡子,是马,当然得拉出去看看!”
“你认为他们都没能力留在中枢位置?”
在李敬眼中,他更在意多培养一些年轻人,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响相对要少一点的。
至少出去没有士大夫的架子,更容易务实。
当然,宋朝现有的政治体制也就是这个样子,短时间根本没法改变。
不仅山东两路缺乏人才组建中枢,连赵构也缺乏人才组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