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铮说道:“待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国势便盛极而衰,茶碗愈增愈多,而壶中之水,却是始终未变。如此一来,后续新碗若想得水,便须有旧碗失水。然天下之大,人性自私,想要一碗水端平,又谈何容易?”
徐邈陷入深深的沉默,茶壶,茶碗,茶水,不过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此刻却寓意着深刻的道理。
梁铮以碗喻人,以水喻粮,而这茶壶,便是当今天下能够耕种生产的土地。
儒学所传的治世之道,并非没有道理,可修身养德,选贤任能,勤政爱民,这些都只能在国力上升时期才有作用。
因为那时人少地多,只要皇帝和官僚不瞎折腾,认真管理,百姓自然得以繁衍生息,社稷欣欣向荣。
可一旦国力开始衰退,人多地少,盛世不再,儒学提出的解决办法就基本上没没什么用了。
毕竟是人就有私心,得水者又岂会心甘情愿将自己碗里的水,匀给他人?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梁铮此时说道:“得水者活,无水者死,得水者不肯失水,无水者又岂肯赴死?所谓乱世,便是由此而来,纵有圣君贤臣,又能如何?至多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到最后仍是碗愈多而水不足,待碗愈多而水愈不足时,非得杀得十室九空,才可天下大定,治世再临。”
一句话,说得徐邈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只因梁铮说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当下大汉之国情。
乱世已近在咫尺,到时全天下都兵荒马乱,战火燎原,身处幽州一隅之地的广阳徐氏,是否真能独善其身?
徐邈不敢去想这个答案,只因为在这样的滔天杀劫面前,谁又敢笃定自己能够安然无恙?
一脸后怕的徐邈,却看见梁铮泰然自若地品茗养神,顿时心思一动,开口问道:“先生如此镇定,可是心中已有解法?”
梁铮笑了,放下茶杯,缓缓吐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