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场新帝争夺战中的主角。
凤阳总督马士英主张拥立朱由崧,因为他是神宗皇帝的孙子,而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
也就是从血缘关系上,朱由崧似乎更正统一点。
而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侍郎吕大器、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日广及原礼部侍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比朱由崧贤明,当立贤不立亲。
史可法认为当今之大明需要一个贤王,而不是一个血统更纯正的皇帝。
由此,两派争得不可交啊,可见这明朝的党争习惯真的是从别的党派争权争到东林党来,现在东林党掌权了,这内部又争。
党争害死人啊。
马士英得到江北总兵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的支持,也就是说马士英得到了军方的支持,而史可法只是得到了文臣的支持。
那谁胜谁负这不一目了然了嘛,在这乱世之下,谁拥有军队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啊。八一中文网
所以,在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支持下拥兵迎朱由崧进入南京,先给他以监国的名义。
崇祯十七年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号弘光。
户部尚书高弘图与史可法、马士英等被推入阁,史可法仍掌兵部事,马士英仍督师凤阳。
但这南明朝廷成立有消息传到北京城,这多尔衮不干了啊。
清军入关时打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复仇,现在人家崇祯的接班人建立政权了,清朝出兵的正义立场已经站不住脚了。如果承认南明的合法地位,那么清军占着北京不走是不是就不合法了?而如果直接武力对抗,又会失去刚刚笼络的北方前明官员、士绅的支持。
对此,多尔衮采取了一种极为狡猾的策略。
顺治元年六月十五日,多尔衮令清廷大学士拟就一份檄文,传檄河北、河南及江淮间故明勋旧大臣、文武官员及士民等,檄文称:
“予闻不共戴天者,君父之仇;救灾恤患者,邻国之谊。”
“因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身亡,大清皇帝义切同仇,用伸吊伐。”
“予用息马燕京,抚兹黎庶。”
“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彰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株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有救中国之计。”
“咨尔河北、河南、江淮之间诸勋旧大臣、节钺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黑黑好 作品《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250 南明政府成立却如章节数一样像个二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