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声音,这样的钉子户能时刻给我们提个醒,让我们能够认真审视我们的执政是否有大的问题。”
“陛下的这个‘钉子户’真的非常的传神!”王二被太上皇的一句‘钉子户’给逗笑了。
朱瞻基也是笑着说道:“你想啊!以后我们在做城市建设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这种情况,世人都是逐利的,能多捞点儿谁都不会少捞。”
“那也是便宜了这狗东西,也就是陛下仁慈,换个地方这俩孙子不死也得脱层皮,而且还能对外给出合理的理由,就算是老百姓都挑不出毛病。”
王二的话让朱瞻基心里咯噔一下,看来大明新政执行这么多年来,各级官员已经逐渐掌握了新政的精髓,能够利用新政法律的漏洞进行牟利了。
朱瞻基心中感慨,果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官员这么快就摸清了新政的门道,并且有了应对的措施。
接下来不用想,那一定是官商勾结,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先人一步就是财富。
谁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谁就能掌握先手,单凭着这第一手信息,就能让官员赚个盆满钵满。这还是官员很有操守,保证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所有的投标都是按照合乎程序的步骤进行,只因为提前知道信息的商人做的准备更充足,理所当然能够中标。
朱瞻基知道这样的弊端就是到了后世也无法避免,监督体制只能保证各项流程完全合法,却无法保证信息的出卖。
就像这一次的拆迁,若是有人事先得到消息,在王庄买块地随便搭建几间破房子,就能获得拆迁补偿,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朱瞻基清楚,这样的事绝对会发生,他知道他挡不住,也没有人能够挡住,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那两个大户人家在自家的家主被抓之后,一下子就老实下来,在官员重新提出按照原本的拆迁协议与他们签订拆迁合同。
这让两户人家喜出望外,他们本来以为这一次他们在劫难逃,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经是邀天之幸,哪里还敢期待获得好处。
两家痛快地跟官府签订了拆迁合同,完全没有当初的气势,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拆迁工作正式开始。
在所有百姓都搬离村子之后,建设部下属的施工队进驻王庄,开始了施工作业。首先就是对整个村子进行整体拆除,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底下官道铺设。
这是大明朝第一大规模的居民小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