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因由,还以为属民特指郅地内的河流,没继续问,谢过对方意,接过开水,传递给全部成员饮用。
知晓们是外来的商队,属民十分热情,特地带们去商坊,交代们去见负责的邑大夫。
商队一路来,见到的新奇事委实不少,初还能保持镇定。可当邑大夫为们登记,分给们代表身份的木简,将们带进商坊后,商队上下还是大受震撼。
作为第一批来到新城的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专给商人留宿和交易的房屋。
不同于城的土屋,商坊内的建筑和民坊一,都是采用木料和石料造。只是不同于属民居住的屋舍,这些房屋并不封闭也没院落,全部临街开,造成排的商铺。
商队要售货物,不用摆到街上,只需要在柜台上陈设,过路的人就能一览无余。并且了房屋遮挡,不用担心风吹雨淋,货物完全不会损失。
针对售和购买牲畜的商人,商坊内建专的兽栏,分成大小不同的区域。栏杆前悬挂着空白的木简,可以当场记录,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交易,十分简单方便。
“住在这里需交租金,按人数算,不足五十人者,每五一结。以粮、布、牲畜可抵,盐亦可。”
邑大夫算的人数不包括奴隶。在世人的观念中,奴隶等同于货物,不能和商队成员一并计算。
同商队讲明规矩,给入住商坊的价格,邑大夫还告诉对方,在城内交易要交税,所得利润十税一。
领队考虑之后,认为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