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顾也好,还是据理力争,都会踩到某一敏感的因素,然后遇到特殊的变故。
而通过这几次的模拟,周成还发现。
这样的模拟,要么就是变故把别人弄死,要么就是自己提前踩上,然后自己被弄死!
这里面,有这么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自己,博士师兄,导师。
但是,也不完全就只有这几个关键的因素!就好比,某两次模拟过程中。
五年之后,你完成了博士学位答辩,潜心出国留学,在留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目前骨科的热门研究点,是在肿瘤,全世界的热门研究方向,也是肿瘤
第七年,你留学归来,按部就班的相亲、成家、生子。同年你开始潜心研究骨肿瘤学,而因为你既往的专业能力及前期课题的基础。你很快就获得了你所在单位的全力支持。
第十年,你在整理实验室内笔记的时候,发现,你们实验室里的笔记,大量被搬空,大部分前期实验,缺乏了基础性的数据,你能够获得的数据支持,只有很少一部分
——
第四年,你的课题组,建议你出国留学,于是你便远赴开外开始学习,你接触到了最热门的研究方向,骨肿瘤
五年后,你放弃了博士答辩,放弃了国内的学历,在国外拿到了博士学位后,你便开始各地访学,但由于骨肿瘤的研究并不深入,因此你的访学并未奏效。
十五年后,你一无所获。于是选择了归国成家、生子。
同年你入职于一家教学医院的实验室,开始潜心研究骨肿瘤学。
次年,你在一次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你乘坐的飞机,发生了意外
明明都是在研究骨肿瘤学,为什么一个能够安享晚年,一个就要发生意外呢?
然后,今天的三次模拟。
故意申请课题但不去完成,是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骨肿瘤的研究进度了的。但是,却能够安享晚年!
那?
第二次和第三次,没有阻滞骨肿瘤的研究进度,接近师兄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意外情况。
所以?
这个危险因素到底是师兄,还是研究进程这件事?
这位博士师兄应该不是曾老的学生,但是他为何会牵涉到许老呢?
曾经的一次模拟,为什么会在十五年后,发生变故呢?
难道还是现在的模拟次数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