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晴空万里,苏州府城到处都是彩灯高挂。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黛玉的手中拿着一串糖葫芦吃得真开心。
身后王嬷嬷与两位宫中出身的嬷嬷无奈的摇摇头,护卫在黛玉身侧。
两位嬷嬷一位姓张,一位姓陆,皆是先皇后身边的老人。
皇帝派她们过来,一是想给她们一个养老的好去处,另外也有监视林家的意思。当然,更多的是保护林如海的遗孤林黛玉。
见惯了宫里的阴谋诡计,抛开教养上的一些问题,两位嬷嬷对于黛玉可以说是尽职尽责。
福全带着十来个护卫四散在周围,随时关注着林枢与黛玉的身影。
“哥哥你看,阳澄湖的灯会快开始了。你说今年他们还会不会有诗词鉴赏会?”
黛玉看到阳澄湖边上搭起了高台彩棚,想起去年王焕说的诗词鉴赏会,便凑过来询问林枢:“去年那些诗词都没哥哥随手所作的好,一会哥哥上去露一手,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好诗词!”
往年的诗词鉴赏会之后,苏州商行都会将中秋夜收到的好诗词刻印成册。黛玉在看到这些诗词之后,因为其上没有林枢的诗作很是不满。
今日她一定要让哥哥力压群雄,让林解元的大名再次响彻姑苏城。
林枢一把按住黛玉的脑门,这孩子,现在越来越皮了。
“我可不会写诗作词,今日就是陪你来看花灯的,别的事我才不参与。”
“瑾玉兄不参加诗词会,中秋之月都黯淡了几分!”
这时王焕的大脸凑了过来,旁边的王媛福了福身,眉眼弯弯的给林枢行了一礼。
黛玉连忙挽住王媛的胳膊,咬着耳朵给她嘀嘀咕咕说着悄悄话。
林枢微笑着一指高台上的人影,给王焕说道:“那群人,没一个待见我的,我才不去凑到人家面前找晦气。”
扬州商会中,现在看到林枢能够笑脸相迎的真不多。
自耿向南去了琼州府,经过半年时间,琼州海盐便开始冲击江南一带湖盐井盐的价格。
短短两年,就将盐价拉到了新低,普通百姓是高兴了,可在盐商恨不得将研制晒盐法的人切成肉片下酒。
林枢的秘密还是被人泄露了出来,要不是林家出了这个县主,林枢更是进了皇帝的眼中,那些盐商怎么会轻易放过他。
绣衣卫两次替林枢挡下暗箭,甚至专门替林家训练了一些护卫。绕是如此,林枢也压着黛玉在府中宅了整整半年,生怕因为此事中了算计。
扬州商会中,以盐商和苏绣为主。今年灯会,金主依旧是这些人。林枢当然不会去找晦气,领着黛玉与王家兄妹往定好的游船上去。
阳澄湖灯会是围着湖岸设置的,湖中还有各种花灯舫船,林枢为此特意定了一艘精致的游船用来游览美景。
月色如画,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