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神韵。”
说到这。
嬴政回想起初见李斯的场景。
那时李斯只是一名河渠令,年秩不过数百,但已胸怀大志,不过那时李斯是吕不韦的门客,推崇的非是荀学之中的法治,而是《吕氏春秋》中的王道。
甚至用此来推销自己。
不过。
那时他喜《韩非子》,恶《吕氏春秋》,所以李斯并没有如愿得到重用,直到后面《谏逐客书》,李斯这才开始显于人前。
也是那时。
李斯舍弃了《吕氏春秋》,拾起了商君法制。
歧路在前,本志各断。
嬴政还记得当时李斯说的话。
李斯说:“秦王之志,若在强兵息争,一统天下,则商君法制胜于《吕氏春秋》。秦王之志,若在做诸侯盟主,与六国共处天下,则《吕氏春秋》胜于商君法制。”
李斯这话是当着吕氏门客说的。那时候吕不韦刚被免去职务,但在朝中影响力很大,后面秦始皇把吕不韦的门客全部迁到了巴蜀,一辈子都没有再用。
这也意味着,李斯跟吕不韦的门客彻底决裂。
也是从那时起,李斯开始得到重用,从一名小令,一步步晋升到了现今的廷尉。
嬴政道:
“李斯的字很是不凡。”
“有一种令人无言言说,却又能真切感知的神韵。”
“苍劲如铁勒银钩,秀美如山川画卷,工肃如法度森严,等你日后见到李斯的亲笔字,你就能知道何为华夏文字之美。”
秦落衡摇头道:
“文字瑰丽,但对我而言,没有多大意义。”
“秦篆要的不是华丽,而是实用,李斯的字再壮丽,但非是常人能写出的,一味夸赞李斯的文字,反倒是舍本逐末,让人误以为李斯是因文字出彩而受重用。”
“上行下效之下,人人皆以文字瑰丽为荣,反倒失了文字本来的意义,也让习字变成了各方争奇斗艳的角斗场。”
“方块字者。”
“华夏文明之旗帜也。”
“方块字在,华夏文明恒在!”
“过度在意文字书写瑰丽与否,本就不合时宜,可以欣赏,但不用过度夸耀,端正、工整才是书写的首要要求。”
“也是唯一要求!”
嬴政晒然一笑,点头道:
“说的不错。”
“秦人就当以务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