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地说:“万阁老!您是内阁首辅,举荐嗣君这件事上内阁得说话!您这时候要掌全局,看长远。边关上出不了大事,这还能比正统十四年那事儿更险恶吗?别看古北口那边吃紧,那许宁和项忠也不是白给的,过几天蒙古鞑子粮草不济,咱们援军一到,他们自然也就退兵了。大同和潼关就更出不了大事了。
现在这最大的隐患在萧墙之内啊。储君大事,关系江山社稷,更关系咱们这些人的前途命运。
您需知道,您向来以万贵妃子侄自居,我们又都是随您左右的。若让周太后自己拿主意,那就等着崇王进京吧。如果他日皇上晏驾,崇王灵前即位,那万贵妃立即就成了落架的凤凰。新君青春年少,血气方刚,还不先拿咱们这些所谓贵妃一党下手?在那些御史口中,咱们可是背着朋比为奸的恶名。到那时,他正好以为国锄奸之名,除掉咱们这些老臣,启用他自己的人。你非要等到人头落地才后悔吗?”
万安知道刘吉这个人心死缜密,人又聪明,但他自己是个怕事的人,不想在储君这种事上拿什么主意:“这种事咱们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刘吉啊,你别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从龙之功哪有这么容易,不要以为石亨、徐有贞能做、于谦能做咱们就能做。时势不同了。咱们大不了不当这个官就是,何必去冒这个风险谋立什么新君?”
刘吉不以为然道:“万大人,咱们不是谋立新君,而是推举嗣君。现在内忧外患,国本未定,内阁诸位大臣商议储君之事又有什么不妥?当年于少保立景泰皇帝时私底下就没商议吗?你这个首辅大臣也太胆小。如今万贵妃内有汪直掌管西厂和御马监,外有您首领内阁,她能坐视太后一个人就把这储君给定了?这绝不可能。哪天万贵妃找您商量这件事,您还有得选吗?咱们如今已经没了选择,只能站在万贵妃这一头了!”
万安知道他说得有理,心惊胆战地一时拿不定主意,无奈地问:“照你说,该怎么办?”
刘吉思索半天说:“如今咱们要把握住两个原则就不会出什么大事。第一、一切举动都需有所依据,别让人挑了话柄。第二、咱们得牢牢攀住万贵妃这个高枝,万贵妃要立谁,咱们就立谁。”
又想了想,悄声在万安耳边说:“京城兵马得掌握在咱们手里。”
万安大惊,说:“私自调动兵马与谋反何异?你不要再说了!”说着转身就要走。
刘吉一把拉住万安,说道:“万大人不要着急,现在项忠不在,皇上请您代掌兵部,而且太后也有旨意,小事内阁便可以定夺。现在汪直总管执掌御马监,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一半军官都和咱们有旧,有些不听话的,就以协助工部修理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