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曼新的名片和护照上,赫然写着一个“中外合璧”的名字:“托马斯·张曼新”。
殊不知,这个奇特名字的构成却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一段极其传奇的经历。
一九八六年底。
宁夏首府银川。
一大早儿,乌云就低低地笼罩在市区上空,呈铅灰色,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吉凶莫测。西北高原的风,一刮起来就像个粗鲁的莽汉,大声呼啸,肆无忌惮。看样子要下雪,可又不见雪花飘落,一副乖戾无常的样子。
这当儿,着装考究的张曼新随同一位朋友走进位于解放东街的银川饭店。
这座银川饭店虽然只有三层,在时下的银川市的宾馆和饭店中可谓鹤立鸡群,不仅地理位置好,内部装修也很豪华,在银川的老百姓眼里只有腰缠万贯的“大款”和身份显贵的人物才有资格登堂入室。
“蔡先生,这位就是我向您提到过的我们银川‘星星贸易公司’的张经理。”
“啊,张经理,您好。”
“您好,我叫张曼新。”
“张经理,这位就是我向您介绍过的菲律宾华侨蔡先生。”
“蔡先生,您好。”
“您好,我姓蔡,名志光,字孝先。对不起,我需要更正一下啦,我不是华侨,而是一出生就在菲律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菲律宾公民。所以,我是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华裔菲律宾人啦,或者称为华人,亦可称华胞啦。张经理,幸会,幸会。”
在颇够档次的银川饭店一间颇够档次的客房,张曼新的朋友将他引荐给这位菲律宾籍的华人蔡志光,然后完成任务似的立刻借故告辞。
“坐,坐嘛,张经理。”这位名叫蔡志光的菲律宾华人是个中年男子,身高有一米七〇,胖瘦适中,身穿鹅黄色西服,笔挺、精干,肤色有些黧黑。新打过发胶的倒背式发型乌黑闪亮。一副彬彬有礼和笑容可掬的样子。他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且有意拉着长腔,舒缓平稳。显然,舒缓以表示他的老成,平稳以证实他是个有身份的人物。
“好,谢谢。”张曼新说着在一个沙发椅上落坐。他身穿一身质地上好的深灰色西服,雪白的领口扎一条款式新颖的金利来领带,脚上一双咖啡色牛皮鞋,头发也像刚吹过风似的工整,漆眉星目,英姿勃勃,一副踌躇满志的神态。他的装束,他的表情,与室外的天气形成巨大的反差。
“蔡先生,到宁夏来做点什么生意呀?”张曼新快人快语,目光坦率。
“小本生意,不足挂齿啦。”蔡志光在张曼新左面的沙发椅上坐下,目光幽幽地征询道,“张经理,要不要沏杯枸杞茶喝喝呀,这可是你们宁夏的特产,生津滋阴,养神健脾啦!”
“蔡先生,您不愧是个生意人,刚来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