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村落户的事情由他们负责办理。
华表村是个地道的鱼米之乡,距海边只一步之遥,又在飞云江畔,田畴平展,河渠纵横,四季稻香,鱼虾鲜美。相比之下,三溪口村虽说是青山秀水,田畴满坡,但比起华表村来要贫穷得多,闭塞得多,落后得多。
周玲的丈夫古炎虽然曾与张式春在国民党的同一个部队当兵(他们的婚姻就是张式春与周雪影介绍的),而且级别比张式春还高,但是由于他家庭出身是贫农,父亲一直是华表村小学的教师,威望很高,他们夫妻两个回到华表村后,又在华表村小学任教,所以博得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拥戴。几年后,他们由民办教师转为国家公职教师,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四十八元,在那时的乡下算得上是个富裕人家。
于是,周雪影见妹妹和妹夫实心实意要他们去华表村,便与张式春说了声,就答应了。这就是张曼新一家由青田县三溪口村来到瑞安县华表村的经过。由此他们在本村人眼里也就成了外乡人。
张曼新一家六口来到华表村的姨妈家,姨妈家除了姨妈和姨夫还有两个表妹,一个叫古媛媛,一个叫古蓓蓓,再加上不久从四川搬来一起生活的外祖母唐富荣,总共为十一口之家。十一口人住在小河边这座不足五十平方米的低矮的木板房里。
由于周玲和古炎时常在学校住,两个女儿由周雪影照管,所以媛媛和蓓蓓对周雪影格外亲。直到今天,蓓蓓还管周雪影叫妈,管周玲叫姨。
周雪影过去总给张曼新讲,人要知恩图报。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姨妈的恩情。张曼新对于母亲的教诲,牢牢铭刻在心,不但以后对姨妈一家加倍报答,而且对于别人也以体恤、宽容和仁爱处之,拓展了其广阔而豁达的胸襟。
张曼新到了华表村后,继续读小学,放了学就帮助母亲看孩子,每天一大早儿就去拾粪。
这便是街坊四邻几乎每天清晨都摄入眼帘的镜头。
张曼新每次拾粪总要比其他孩子拾得多。他的诀窍是跟踪追击,即用快跑的办法紧紧跟在猪的屁股后面,发现猪要屙屎了,立刻将粪箕放在猪屁股下,这时猪的两只后腿向两侧一岔,一摊冒着热气的猪屎“咕咚”一声落在他的粪箕里,谁也休想抢走。他那看着猪粪落粪箕的目光,得意中带有几分狡黠。
人说:机灵的孩子大多都顽皮,大多顽皮的孩子都机灵。
张曼新是既机灵又顽皮。
那还是在青田三溪口村时,张曼新时常与同龄大的孩子到村头的河里抓鱼。因为河水清澈见底,别的孩子看到一条鱼在游动,立刻饿虎扑食般蹿上去,又喊又叫,又拍又打,结果闹腾了半天也没抓住。可是张曼新呢,却不吭不哈,留心观察鱼的习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