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多民族杂居在一起,又没有一个为主的情况下,许多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例如习俗问题,婚丧嫁娶,吃喝习惯,道德水平等等,不能很好的统一成一个标准。
在这里就如乾朝的那些大儒们所说,只有铜臭味,人心思利,道德水平低下,非君子国也。
大理本身就是多民族的国家,这里的少数民族多不胜数。何况还有许多外来人,这就造成了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秦凌云为了这事,已经头疼了许久。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若是按照后世的方法,尊重当地习俗什么的,尼玛这许多当地就有十几个民族混居,尊重谁?
若是有些不冲突的还好,你若是碰到了不吃猪肉的跟喜欢吃猪肉这种类似的撞在一起,尊重谁?
他知道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教育上,普及教育之事早已经展开,但问题是教书先生的短缺。
他是有钱,但是有钱请不到好老师。
顶多从乾朝挖一些穷苦的酸书生过来启蒙,后续的高级知识分子太少了。
再说了,教育只能从娃娃抓起,他的想法是两三代人之后,这些民族问题在统一的教育背景下都能很好的化解。
但是此时此刻的这些矛盾,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的。
只能靠当地官员劝说,缓解,不能加剧矛盾的冲突。
最后还是群策群力,在无数次的会议之下找出了一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划分区域治理,将所有的民族进行统一有效的记录,然后将其习俗等等归类,最后由官方出面划分土地进行迁移。
存在习俗冲突的必须分开,能融合在一起的可以合并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处理眼前的矛盾。
但是这个计划被提出,又有了新的问题产生。
如何进行劝说,让那些已经在本地生活上百年的族群迁移。
故土难离说的可不仅仅是汉人,少数民族也一样。有的习惯迁移的族群自不必说,可以以利诱之。
但那些顽固派如何处理?这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试行了半年,最后还是有十数个地区的族群不愿意离开当地。秦凌云当即拍板决定,不愿离开的那就随其自身意愿。
但是往后外来人员与他们有冲入的不得进入他们的区域进行工作,以防冲突再次发生。
这也算是比较好的处置方式了,虽不圆满,但胜在没有后遗症。
待处理完民族问题,岳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