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贵人听得入耳,加以推荐,便成了科举之前的行卷。
行卷不能保证你中举,但在有名声、有官员推荐的情况下,至少能避免许多不公正。
成名的恩客更会因此而回头成为楼阁的长期饭票。
唐朝的科举,并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允许自己报名参加。
知识点: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唐大诏令集卷一〇二》:“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恒典茍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己登朝,无嫌自进。”“其有志行可録才用未申,亦听自举。”
所以,不要说必须有官员举荐的外行话,那会让人觉得你不懂历史。
当然,有举荐与自举,待遇差别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你以为谁愿意平白无故去低声下气?
此刻,晓月楼中,平日与柴令武不对付的纨绔们停杯不饮,一个个都在反思。
是哪里不对?
都是国子监里混出来的,谁不知道谁?
柴令武的水准,要说做出“XX湖上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这个大家绝对信。
《将进酒》那么豪迈大气、大起大落的诗,就是国子监里的助教、博士、主簿、监丞,都未必能做得出吧?
为什么不提司业?
国子监司业是贞观六年复置的,现在还没有。
难道是柴令武撞他阿娘的墓碑撞开窍了?
要不,改天自己也撞个祖宗墓碑试试?
说实话,就连呆头呆脑的阿融都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侍候着的废物二少爷,竟然能写出众人交口称赞的好诗。
晓月楼牡丹房,几名酒意微酣的官员怔了怔。
“不可能吧?柴令武在国子监,不过是下下之姿,如何能与此诗相配?”曾任国子监博士、现任给事中的孔颖达放下酒杯,满眼吃惊。
作为柴令武的授业博士,孔颖达对这个顽劣的学渣记忆犹新。
通直郎、散骑常侍颜籍笑道:“勋贵之家,另聘良师指点,未必办不到。何况,冲远你离开国子监四年,四年之间,究竟柴令武有何造化,你我也不可知。”
颜籍天性对权贵人家有好感,对寒门子弟白眼相看,真是愧对他家老祖宗。
又或者是祖宗穷怕了?
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戴胄举杯笑了笑。
柴令武又不靠科举做官,人家到明年就可以授荫官,作诗好坏,有区别么?
说不得人家只是从哪里买得好诗,来出个风头呢?
还不许人家附庸风雅么?
“感谢柴令武公子赐《将进酒》手书,贺柴令武公子开创新字体。”
戴胄的酒杯落地,酒洒湿了布履。
孔颖达停箸,颜籍惊愕。
诗还可以买名家之作,字呢?
晓月楼